民生证券电气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王海生指出,中国的光伏企业本来就要面临硬着陆风险,欧盟反倾销若立案,就会加快硬着陆。
其中12.8亿欧元用于项目的直接建设,另外的4.75亿欧元将称为项目在未来25年的维修经费。塞尔维亚还将成立一个工厂生产逆变器。

电厂完工以后将占地3000公顷,年发电量将达1,15兆兆瓦电力。项目将于2013年4月1日开工,并于2015年12月31日网。这个装机容量为1GW光伏项目将包括100装机容量为10MW的系统。位于Luxembourg风险资本管理公司SecurumEquity表示将会对该项目投资投资17.5亿欧元。项目的建设用地距离电网进,并且具有足够的电力输送能力。
赛尔维亚电力环境部长Mihajlovic和戴尔维亚财政部长Dinkic和Securum Equity Partners&Associates公司的高管将会批准该绑定协议以及并最终签署相关项目合同。根据Securum Equity和塞尔维亚政府在去年11月份签署的一份框架协议,将把Neper Solar ParkIncubator建立为投资平台,为世界最大光伏电站的开发提供资金。上游热、下游冷的怪象,整个行业在市场结构、政策博弈、投资主体以及产业结构上的矛盾愈加凸显。
但由于现行的电力体制和价格机制与之尚不适应,巨大的市场空间难以释放,这一前所未有的救市政策并没有使光伏企业打消顾虑。不少地方在过去几年中,将这些光伏公司作为利税大户和新兴产业的代表来宣传。10月16日,广东明阳集团总投资14亿元,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倍聚光光伏发电及农牧生态园项目与我州正式签约,双方协议将在大理创新工业园区规划开发1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站。地方政府反其道而行之,偏要死马当作活马医,最终的后果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类似光伏这样一哄而上、一放就死的产业模式,本质上都是这种政绩观的产物。这几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靠政府更应靠自己在具体操作上,我国应该完善光伏市场激励政策,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和定价机制,研究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政策和相关标准规模,兼顾大型系统和屋顶系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稳定快速增长,以国内国际市场的均衡发展来应对主要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战略性遏制和潜在的贸易保护。预计在2-3年内,全国光伏电池产能在100-200兆瓦之间的小企业会面临淘汰,占目前总产能的比重在25%左右。马建全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对项目的签约表示祝贺。不加区别的盲目进补,结果更会适得其反。
这对处于衰退边缘的国内光伏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因为这些项目的上马,可以立即带来人、财、物的巨大流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地方的GDP数字立马产生质的飞跃。面对一个体质孱弱、百病缠身的人,如果只是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可能永无离开病榻的一天本轮光伏产业面临困境的前因后果,正是如此。
如果是秉持这个思路,那么当前各地出手救市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挽救地方政府的脸面和政绩。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类似光伏这样一哄而上、一放就死的产业模式,本质上都是这种政绩观的产物。

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马建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如旺,州政协副主席张树藩,明阳集团广东瑞德兴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季成旭出席签约仪式。这几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不少地方在过去几年中,将这些光伏公司作为利税大户和新兴产业的代表来宣传。就光伏行业的政策性扶持来说,国家应着眼宏观指导、注重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产业布局,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page]要不得的死马当作活马医那么,外界对于某些光伏企业大而不能倒的质疑,是否正是当前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给他们输血的初衷呢?对此,有业内人士坦言,光伏公司是各地的明星企业,是一个地方的标杆。但由于现行的电力体制和价格机制与之尚不适应,巨大的市场空间难以释放,这一前所未有的救市政策并没有使光伏企业打消顾虑。马建全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对项目的签约表示祝贺。虽然权力下放了,但是地方电网没有并网的动力,因此可能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寻租空间。
这个过程,政府不能越俎代庖。真正可行的方式,在于汤药治疗的同时,为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再教授其强身健体的方法,循序渐进方能达到完全的康复。
加上高科技、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的外衣,各地不惜开出土地、税收、劳动用工、金融信贷等各方面的优惠措施,吸引资金进入本地兴建光伏产业。何况,做为市场经济中的实体,优胜劣汰本就是行业周期中不可违背的发展规律和竞争法则。
投资额大、投产迅速、增收快、利润率高、就业岗位多--光伏产业的这些特性,恰恰契合了地方政府的引资思路。业内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光伏行业已进入疗伤期,重新达到供需平衡,必须通过企业去库存、调节开工率、行业洗牌等一系列过程来完成。
这样自欺欺人的逻辑显然要不得。据统计,我国2008年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目前已膨胀至500余家,占全球产量的57%,全球十大太阳能光伏制造商中有六个来自中国。预计在2-3年内,全国光伏电池产能在100-200兆瓦之间的小企业会面临淘汰,占目前总产能的比重在25%左右。这种两头在外、市场突前的结构,导致行业危机传导很快,企业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
光伏的肥皂泡越吹越大,可是配套的市场却没有起来。说到底,在发电市场以央企为主导的电力体制下,光伏要实现全面并网还是存在困难,如果能从体制上突破,国内光伏新能源应用才会迎来真正的生命力。
无论怎样,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也要认真评估亏损企业是否值得救,以及如何拯救。伴随中国光伏崩盘论的浮现,业界要求救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伴随这种失衡的增长,中国的光伏产业呈现出国外热、国内冷。现实的问题是,这些亏损企业的处理过程往往冗长而复杂,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本填窟窿。
不加区别的盲目进补,结果更会适得其反。地方政府吹大光伏肥皂泡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几年前,在以经济增长率和政绩工程为行事标准的一些地方,往往热衷于那些具有大投资、战略性投资的项目。面对一个体质孱弱、百病缠身的人,如果只是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可能永无离开病榻的一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不能随意倒下。
假设某些光伏公司破产倒闭,除了影响GDP之外,更多的是关系到几万人的工作和当地招商引资。靠政府更应靠自己在具体操作上,我国应该完善光伏市场激励政策,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和定价机制,研究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政策和相关标准规模,兼顾大型系统和屋顶系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稳定快速增长,以国内国际市场的均衡发展来应对主要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战略性遏制和潜在的贸易保护。
美国对华光伏双反靴子落地,本已凄迷惨淡的中国光伏产业更是风雨飘摇,就连尚德、赛维这些光伏巨头也已面临生死大劫。江苏、河北、江西把光伏产业作为重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的地方,就不在少数。
这些都还有待更多细则出台。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通知下发后,业界人士普遍担忧电费与补贴能否及时到位、地方执行力度如何以及政策持续性等问题。 |